“中空症”确实有抑郁症的特征(空心症和抑郁症)(抑郁症与空心病区别)
压力、不快、挫折、挑战……
我们常常因不安和焦虑而迷茫。
这时,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心态,燃起希望。如果不能调整这种状态,长期而言,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抑郁状态可能会让人心不在焉,也被称为“中空病”。让人觉得“活着没意思”,缺乏生活的动力。
“中空症”是价值观缺陷引起的心理障碍
那么,到底什么是“中空病”呢。
“中空症”有几个特点:从症状上讲可能符合抑郁症诊断,患者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,通常人际关系良好,可能早在初中、高中甚至更早就感到迷茫,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。
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认为,“空心病”是“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”。以前的研究表明,如果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或价值,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,社交活动会更广泛,身心也会更健康,患上抑郁症,慢性疼痛或残疾的几率也会更低。
孤独感和生活的无意识感让心变成“空”
有人问他为什么得了“中空病”。
“中空症”不是抑郁症的一种吗。
徐凯文在解释“中空病”时表示,患“中空病”的孩子往往非常优秀。他们学习好,工作好,情商高,却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识感,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。
“中空症”确实有抑郁症的特征。例如,情绪低落或兴趣减退,但与抑郁症不同,“中空症”往往缺乏价值观。价值观成为人非常重要的支撑,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是谁,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。但是,某种观念的形成和变化,一朝一夕是无法达到的。因此,作为孩子人格塑造的塑造者,家长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。
“中空病”有具体的判断方法,徐凯文列举了7分。
一是从情绪低落等症状出发,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。不同的是,这些症状都不是非常严重和突出的。
第三,通常人际关系很好,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努力改善自己,但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他人。
第四,对生物治疗不敏感,也没有效果。
第六种可能是初中、高中,甚至更早就开始迷茫。
七、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。
活在当下明确价值取向
能活出有意义的人生
那么,怎样才能远离“中空病”呢。
不是以自我为中心,而是让爱向外扩散。如果我们散发自己的能量感染周围的家人、朋友和社会,给予我们爱并使之流动,我们的内心可能会充实和满足,而不会让自己的精神充满匮乏感。
真心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,彰显自己的价值观。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,都需要寻找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部分。一致希望我们全心全意去做它,在这个过程中,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慢慢找到自己内在的使命,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,活出真实而有意义的一生。
正文的图像从网络
值班主任
发表评论